日前,翼城縣召開史伯“和”文化研討會,將“和”文化思想研究成果與旅游開發(fā)結合,找準突破口,將史伯村打造成為一個記得住鄉(xiāng)愁、讓山水潤澤心靈田園的鄉(xiāng)村旅游勝地,進而推動旅游產業(yè)發(fā)展。 端午假期期間,隆化鎮(zhèn)黨委、政府一行人放棄休息,專程邀請山東省知名學者、中國先秦史研究專家、河北省史伯研究院副院長馬東盈及翼城縣史學研究方面有關專家來到隆化,深入到佛爺山、和尚公德山、史伯村,就史伯其人其事、史伯村與史伯的關系、史伯“和”文化思想、史伯村各種民間傳說、歷史遺存等內容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深入考察調研,史伯村青山綠水的自然環(huán)境、存留較多的古民居、淳樸厚重的民俗民風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專家、學者因史伯結緣、為史伯的明天集思廣益,讓偏居一隅的史伯村沸騰了起來,為史伯村依托史伯故事與“和”文化發(fā)展旅游產業(yè)奠定了基礎。 隨后,翼城縣又專門召開史伯“和”文化座談會。會上,隆化鎮(zhèn)負責人介紹了全鎮(zhèn)工作思路和史伯村旅游開發(fā)初步設想,縣上有關專家學者就史伯其人、和”文化、史伯村相關歷史作了介紹;馬東盈從文獻記載、考古和民間傳說等方面對史伯歷史淵源、史伯提出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思想作了詳細闡述,對史伯村旅游發(fā)展前景提出了建議,表示今后將把史伯與翼城的關系作為“和”文化研究的重點方向,并大力向全國“和”文化及史伯研究專家進行推介交流,更好地讓人們了解“和”文化、了解史伯、了解史伯村。參會領導、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文化藝術界名人暢所欲言,對史伯村旅游發(fā)展和“和”文化研究提出意見與建議。 相關連接: 在孔子之前大約三百年,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紀的西周末年,中國出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史伯。史伯在評說當時的天下形勢時談到: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笔凡V堑仃U釋了“和”、同”這一對哲學范疇,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和”文化的基本內涵,開啟了中華“和學”的先聲。當代著名哲學史家張岱年先生指出,史伯是中國第一位哲學家。如果我們按照張先生的觀點接著講,史伯也是中國第一位“和學”思想家。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臨汾金融網(wǎng)
( 晉ICP備15007433號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